五一劳动节,是庆祝劳动、赞美劳动者的节日。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,我们要向所有辛勤劳动的赛瑞斯人表达最真挚的敬意和感谢!他们用劳动谱写时代华章,在奋斗中创造美好未来,让我们来一睹他们的风采~
事业Ⅶ部 周礼
凌晨2点,成都高新区成都交子金融广场项目,在地下:手持强光手电的监理工程师,在深达21.6米的地下室侧壁前驻足。他轻叩混凝土墙面,防水卷材与结晶涂料的交叠纹路在光束下清晰可见;在地上:夜幕下的工地灯火通明,塔吊如巨臂划破天际,工人在200米高空进行钢结构焊接,焊花如流星般坠落。
“监理人的脚步,是工程质量最忠实的刻度。”做为中冶京诚赛瑞斯成都安邦项目监理团队的一员,我和同事们用“火眼金睛”守护着这座87万㎡综合体的每一寸筋骨。
深基坑之战:与地下水的无声博弈
成都丰水季,五层地下室面临日均3000m³地下水渗压,传统防水工艺难以满足Ⅰ级防水要求。首创“三阶验防水”制度:材料进场复检→基层处理旁站→闭水试验全程跟踪。推动采用环保型聚氨酯涂料+混凝土渗透结晶双重体系,优化动态注浆工艺。地下室闭水试验连续48小时零渗漏。节约返工成本并将工期压缩15天。
云端精度:197米高空的“毫米级”较量
每一道焊缝都是承诺,每一个节点都是责任。2#办公楼44层钢混节点施工,允许误差仅±3mm,高空风振导致测量数据漂移。从“经验焊到数字焊”,传统焊接合格率仅85%,工期压力倒逼工艺革新。安邦金融广场监理团队联合施工单位引入激光扫描+BIM建模技术,开发智能纠偏系统。制定《超高层钢结构监理控制21条》,将焊后检测改为焊中干预。节点一次合格率从85%提升至96%,减少高空返工风险87%。项目获“中国钢结构金奖”、“2021・第二届智慧建造创新大奖赛综合组金奖”。
34层避难层管线碰撞优化:一场与时间赛跑的“三维拼图”
在超高层建筑中,3#楼避难层是消防、通风、机电管线的核心交汇区。34层原设计图纸中,仅直径300mm以上的主管线就达27条,涉及消防喷淋、排烟风管、强弱电桥架等多专业交叉。施工初期,现场发现:
1、致命碰撞:排烟风管与消防主管道标高重叠,强电桥架阻挡喷淋头覆盖范围。
2、连锁反应:若按原方案强行施工,将导致后续装修层高不足、消防验收不合格等风险。
3、工期压力:距关键节点“结构封顶”仅剩18天,传统返工至少需10天。
监理团队破局行动,采用“BIM+全站仪”精准定位。机电监理工程师带领团队,会同施工单位连夜用三维扫描仪对已完成结构进行云建模,与BIM模型叠加比对,锁定13处碰撞点。创新采用“全站仪放线+AR可视化”技术,工人通过电脑即可查看调整后的管线走向。
“三边会审”机制中,监理团队联合设计院、施工单位召开“现场+云端”会议,从发现问题到方案签字确认,仅用8小时。监理方提出: 1、风管优化 2、桥架转向
监理团队坚持“样板引路”,要求风管、桥架在加工厂按新尺寸预制,现场拼装像“乐高”一样严丝合缝。全程旁站监督,确保螺栓朝向、支架间距等细节符合抗震要求。
城市天际线上的监理印记
“我们用眼睛丈量混凝土的密实,用数据聆听钢结构的呼吸——这是监理人对城市的深情。” 赛瑞斯人积极响应“成渝双城经济圈”建设,项目始终以品质提升为目标,为成都国际商务枢纽做贡献。结合“双碳目标”,选用环保型防水材料减少碳排放。
2024年11月,项目2#楼通过竣工验收,2025年4月,项目3#楼通过五方责任主体验收。项目监理团队28本验收记录摞起1.2米高。项目创下“零重大整改”“零安全事故”记录,成为住建部智能建造试点观摩项目。
在这座87万平方米的城市地标背后,是无数建设者用汗水浇筑的坚守,是监理团队用专业与责任编织的安全网。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,只有日复一日的细致查验;没有夺人眼球的炫技,只有毫厘必争的执着。正是这些平凡却扎实的脚步,让图纸上的线条最终化作大地上挺拔的风景。致敬每一位默默耕耘的劳动者!你们用双手写下的,不是冰冷的数据,而是一座城市温暖的未来。